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年入近3万案件量 瑶海法院繁简有序突出重围
分享到:
作者:瑶海法院  发布时间:2020-09-16 10:20:32 打印 字号: | |

2019年,收案26000余件,52名员额法官。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法院在全省基层法院中,年收案量位居前列,要确保优质结案率,员额法官数量相较而言没有优势。这一悬殊对比的数字背后,不仅是“5+2”“白+黑”的投入,更是制度推动质效,打破传统审判模式,让繁简分流快慢分道成为瑶海法院在案件重压下顺利突围的“利器”。

谋篇布局打造繁简分流大格局

年初,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瑶海法院结合实际,制定案件繁简分流的流程,让繁案、简案有所区分,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得以合理、高效的配置。

自去年12月启动的为期二年的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试点改革,合肥是全省唯一试点地区。依据《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方案》和《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办法》,瑶海法院积极探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严格按照“繁案精审、简案快审”的工作思路,设置多道闸口,为涌入法院的民商事案件精准分流。

5月25日下午,瑶海法院召开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工作推进会,学习、交流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的各项规定,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6月15日,第三法庭,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正在开庭,审判长是瑶海法院副院长朱加强。目前,瑶海法院组建了十大速裁团队,将院领导编入速裁团队。

今年1-8月,瑶海法院登记立案的新收案件总数为18658件,累计结案15581件,繁简分流的成效在实践中显现。其中,诉前调解形成案件过滤器,将一部分案件化解在诉讼之前。经立案庭分流,繁简案件进入各自“赛道”。在这期间,送达保全中心“护送”案件顺利进入诉讼程序。院领导领衔十大速裁团队保障诉讼驶入“快车道”。以执行指挥中心为核心,重新组建的集约化执行团队确保高效兑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一道闸:多元解纷平台助力诉前调解

今年1-8月,瑶海法院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0197件,其中调解结案2099件,撤诉1728件。

走进瑶海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诉调对接中心的大大小小隔间是瑶海法院多元解纷“大本营”。

目前,瑶海法院联合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以及安徽省保险行业协会等多个部门,分别成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商会调解工作站、律师调解工作室、道交纠纷调解工作室及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等多个调解组织,负责开展相对应的简易案件的前期送达和诉前调解工作。

近日,因所购房屋的开发商逾期为业主办理房屋不动产权属登记,某小区的几十户业主将开发商起诉到了瑶海法院。在审查案件材料时,立案庭认为该系列案件案涉标的额普遍不大,法律关系明确,于是移送至诉调对接中心的商事调解工作站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经过联系了解,大部分业主都已取得不动产权证,但是距离合同约定的办证时间平均逾期长达两年,严重影响了业主的合法权益;同时业主主张的总体赔偿数额较大,对于还在复工复产期的开发商来说难以承受。综合考虑后,调解员多次联系双方当事人,找准矛盾的源头及焦点,为进一步调解做好充分准备。在明确开发商公司的调解意向之后,调解员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引导业主提出合理诉求,化解心中怨气与心结。开发商向业主解释了逾期办证的原因,并且提出以物业费和停车费抵扣违约金的调解方案,业主们也纷纷表示接受。最终,双方就违约金的数额和具体赔偿方案达成一致,案件尚未进入诉讼程序便得到圆满解决。

疫情期间,为了减少接触,便于当事人诉讼,瑶海法院积极采购设备,搭建平台,让诉调对接中心实现“云调解”。现在,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接受调解员的在线调解。

对诉前调解达成协议的,立案庭法官及时对接,出具民事调解书予以确认。对经人民调解达成协议,申请司法确认的,法院出具司法确认民事裁定书予以确认。

“通过大力开展诉前调解及司法确认工作,大大减少了流转到审判业务庭的案件数量,让审判法官集中精力办理繁案、难案。”瑶海法院立案庭庭长董明介绍。

为了让当事人无后顾之忧、让案件审理法官专注于案件事实的查明、法律的运用并缩短案件审理周期,立案庭还成立专门的诉前保全窗口和司法鉴定窗口,加大诉前保全及诉前司法鉴定工作力度,对当事人申请保全且符合诉前保全条件的案件,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保全;对申请司法鉴定的,由经验丰富的法官进行审查,符合鉴定条件的,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确定鉴定机构并委托鉴定。


第二道闸:院领导领衔速裁团队高质效

6月19日,第十一法庭,一起民事纠纷案件正在开庭,审判长是瑶海法院速裁庭庭长孙方奎。这一起劳动争议系列案件,因案情简单,当日上午,这系列案件共15起,全部审理完毕,当庭达成调解协议14件,撤诉1件。

为实现简易案件、系列案件快办、快审、快结的目标,瑶海法院组建了以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年轻法官为主力的十大速裁团队,院领导、审管办、机关党委员额法官纳入速裁团队,集中力量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标的较小及争议不大的小额诉讼等简单的民商事案件。

每周由两个团队轮流前往立案庭进行案件分选,选案后立案庭根据速裁法官编排的固定人员排序进行随机分案。由专业法官直接参与选案,促进后期审判工作中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以及类案同判。

根据上级法院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瑶海法院每个速裁团队由一名员额法官、两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组成,要求速裁团队的收案数占到全院收案数的60%,速裁法官收案数达到人均700件。

截至8月31日,速裁团队收案6468件,结案5715件。

为了进一步审判提速,速裁庭对裁判文书也进行了“繁简分流”,提高简式文书适用率。针对小额的物业服务合同、金融借款合同、信用卡纠纷等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尽可能采取令状式裁判文书,对仅存在赔偿数额争议的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件采取要素式裁判文书。

在法院审判工作中,有一种默契,叫“送达成功即完成审判的一半”。

2019年,瑶海法院收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6238件,新收案件同比增幅达11.9%,再次刷新收案纪录。面对大量案件的涌入,“送达难”问题严重影响案件质效。为进一步提高审判质效,该院创新方式,通过“送达保全”“邮寄送达”“电子送达”层层保障,打通送达“最后一公里”。

5月12日,瑶海法院送达保全中心两位干警不惧风险,以点扩面,同地区沿路规划,多地区多案件一次性送达,将一份份诉讼材料不远千里送到被告家中。既高效集约完成送达工作,又合理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为审判“保驾护航”。4天时间,两名干警行驶了2300公里,辗转多地,开过山路、夜路、雨路,最终完成送达任务。

送达保全中心是瑶海法院为案件送达专门量身定制的司法送达团队,这一集约化送达模式,解决了以往传统送达作业分散的弊端,大幅度节约了司法资源,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自3月份以来,该中心已经完成送达保全工作2736件。

为完善送达服务措施,瑶海法院还与邮政EMS合作,配备EMS驻点工作人员、专用设备和办公室,由EMS人员完成大量的打印、邮寄工作。

针对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特点,瑶海法院也在司法实践中积极探索“电子送达”方式。业务庭干警可直接通过电话与案件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进行沟通。对接受电子送达的当事人,法院通过统一规范的平台,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发送送达信息链接,里面包括送达诉讼文书和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当事人点击查看,即视为送达成功。

速裁团队办理案件数量大,送达任务也相当艰巨。上述的多种送达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法院的审判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


第三道闸:再造流程组建集约化执行团队

8月13日,瑶海法院执行局快执团队法官朱昊、戴伟收到执行指挥中心分来的执行案件。经前期执行事务团队网络查控,案件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已经摸清,查封、冻结均已完成,法官们对案件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后,立即对账户存款进行划扣。

审判案件量大,流转到执行阶段的案件量随之增大。为了让司法正义的实现不在最后一步“拖后腿”,瑶海法院大刀阔斧进行执行流程再造,把团队组建和规范办案流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抓实。

目前,瑶海法院执行局以执行指挥中心为中轴,形成执行事务团队、快执团队、普执团队(财产处置团队)、终本团队和裁决团队。

执行案件通过执行指挥中心进行初次网络查控,繁简筛选。将网络查控集约至指挥中心,专门抽调精通信息化的辅助人员担当专职查询员,相对固定地对口办理分类查询事项,实现与相关协助联动单位信息共享互通,不仅形成对同类调查行为整合的“横向”集约,还形成了调查行为与后续执行行为连接的“纵向”集约。

有财产足额且无需处置的简易案件进入快执团队,有财产需要处置的案件进入财产处置团队处理,无财产案件和有财产不足额案件进入普执团队。

“财产处置”是执行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不但关系到双方当事人的财产权益,更关系到兑现当事人生效裁判的效率。为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瑶海法院财产处置团队引入了“执行团队+网拍辅助机构+申请执行人参与+基层组织配合”的工作新思路,将财产处置中的各个节点进行了有效的穿插、重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日前,由执行法官宋旭带领的处置团队在兄弟法院执行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至六安市裕安区、芜湖市无为县、黄山徽州区、铜陵市铜官区等多地进行入室勘查和风险评估,针对不同执行案件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对应的财产处置方案,努力推动涉案不动产尽快处置完毕,避免涉拍卖信访,做到案结事了。

在异地财产处置上,瑶海法院也有了“法院-现场-法院”、“线上-线下-线上”的全新操作模式。在查封公告异议期届满后,针对不宜税务定向询价的标的物,执行干警先与当地法院协调沟通,带领网拍辅助机构工作人员联合入室现场勘查,随后出具三方大数据询价结果。不予配合的,则强制开锁入室。这既能提前“引爆”矛盾,大大降低评估拍卖的风险,推动拍卖工作快步运行,又为后期可能存在的清场行动做好预案。

在执行团队里,法院落实执行长负责制、合议庭定案制,减少行政化的逐级汇报,积极探索以执行长为中心的小组工作模式,同时建立执行长联席会议制度,这种多人参与、共同决策、集体评议的组织方式,保证在重大事项决议时适用法律及其方法更加准确、合理、合法,因而决策的结果可能更具有普遍性和正当性。

今年以来,瑶海法院累计新收执行案件5959件,执结5273件。


辅助利器:“互联网+”助推审执走“云端”

“请双方当事人保持网络信号持续畅通,现在开始调解……”2月14日,在瑶海法院第十四审判法庭,一场三方无接触、不见面的特殊调解正在进行。

原来,原、被告因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闹上法庭,疫情期间,线下审理案件有诸多不便,于是便有了这场通过互联网庭审系统搭建起来的“云上调解室”,使得法官、书记员在法庭上,双方当事人分别在合肥市瑶海区和扬州家中就能实现对话。最终,该案通过互联网,在线上调解顺利结案。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据介绍,瑶海法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破解“案多人少”矛盾,深入推进“互联网庭审系统”、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证据交换、网上开庭、电子送达、电子签章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办案效率,为“云上法庭”提供了支持。

实现了传统的案件审理模式与新型线上审理模式相并行,推行“互联网+”的审判模式。与此同时,瑶海法院还统一多种同类型案件庭审笔录模板,针对类案审理规则和裁判尺度,收集同类型案件的基本事实、争议焦点,大大缩短了庭审时间。在接收材料环节,将当事人提交的诉讼材料扫描成电子文档。在立案环节,将电子材料即时在线推送立案人员审查,立案后直接推送法官,实现电子、纸质卷宗线上线下同步有序流转。在审查办理环节,法官接电子卷宗后,可以和审判辅助人员实现线上线下统筹分工协作,提升审判管理效率。1-8月,该院互联网远程开庭调解、审理案件40余起,“互联网+”诉讼模式的创新,不仅减轻群众诉累,更让司法公开在阳光下进行。

来源: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瑶海区法院管理员